期刊简介
199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读者对象为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范围包括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门脉高压、外科营养等临床防治与实验研究。主要栏目:述评、热点聚焦、学术思考、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等。该刊自1999年起成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是国内外同行了解我国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现状和趋势的重要资料源和途径。 80页,单价18元。统一刊号CN11-3884/R,邮发代号82-857。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81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84/R
邮发代号: 82-8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8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意外胆囊癌再手术临床病理分析(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15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再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5例意外胆囊癌(pT211例,pT34例)中,12例再次行根治性胆囊床肝楔形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再手术时间(17.3±6.2)d;3例行姑息性手术,再手术时间(49±12.5)d.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2例(pT21例,pT31例),肝转移2例(pT21例,pT......
作者:张云利;郭剑民;周立新 刊期: 2004- 07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附74例报告)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对7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4例,痊愈69例,治愈率93.2%,死亡5例,死亡率6.8%.随访58例,随访率78.4%,平均随访4.2年.8例因术后胆管狭窄再次手术,其中3例经4次手术治疗.结论胆囊切除术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预防损伤是关键,把握首次治疗时机和选择合理方法极为重要.......
作者:许军;刘昶;孙备;孟庆辉;姜洪池 刊期: 2004- 07
-
胆汁成核效应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成核活性比较
目的纯化并比较各种成核效应蛋白的活性,筛选具病理学意义的促成核因子.方法通过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和SephadexG-200、SephadexG-100分子筛凝胶过滤以及超速离心法从胆固醇性结石病人胆汁中分离提纯70kDa、200kDa促成核蛋白以及33.5kDa泡蛋白,在模拟胆汁体系中观察成核因子促进胆固醇结晶生长、析出过程,比较其成核活性.结果四种候选的成核效应蛋白中,33......
作者:项建斌;蔡端;张延龄;马保金 刊期: 2004- 07
-
肝外胆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肝外胆管癌中VEGF-C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测定32例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VEGF-C的表达.结果VEGF-C在肝外胆管癌和7例正常胆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0%.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VEGF-C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VEGF-C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在胆管癌的表达可促进胆......
作者:马玮;张云锋;王作仁 刊期: 2004- 07
-
ras和p53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p53和ras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炎症组、增生组、非典型增生组、癌变组的胆囊黏膜P53和P21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P53蛋白在非典型增生组开始表达,与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21蛋白在癌变组高表达,炎症组低表达,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种蛋白的阳性强度随病变的恶性程度逐渐增加.结论p53和ras基因在胆囊癌早期诊断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兵;孙家骏;邓勇;景鸿恩;郭新建;于志敏 刊期: 2004- 07
-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及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变化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肝细胞癌病人50例及对照组30例的血浆TF,uPA和uPAR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及uPAR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周奇;梁力建;彭宝岗;赵继宗 刊期: 2004- 07
-
扩张导管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扩张导管技术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处理胆总管下端狭窄或结石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扩张导管和斑马导丝对胆总管下端膜状狭窄或结石梗阻部位进行扩张.结果扩张膜状狭窄43例均获成功.扩张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6例成功13例.胆漏2例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残石3例经术中放置的T管引流术后2个月胆道镜取出.无中转开腹、肠穿孔、胆管穿孔、胆管大出血、胰腺炎,无死亡.结......
作者:陈安平;鲁美丽;高珂;刘安;田刚;宋安宁 刊期: 2004- 07
-
肝门部胆管癌围手术期辅助性放疗
肝门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或称高位胆管癌(upperorproximalbileductcancer)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bileductcancer,EHBDC)58%~75%[1];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其根治的惟一方法.该病发病较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加之肝......
作者:孟岩;张柏和 刊期: 2004- 07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动脉与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广泛开展,LC后发生肝动脉及胆囊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报道已有不少.本文就其原因及诊治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张吉祥;陈训如 刊期: 2004- 07
-
肝内胆管结石的内镜诊治现状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高发的胆道疾病,西方国家少见.据统计[1],在西方国家肝内胆管结石占所有胆石症的比例不到1%,而在中国台湾、韩国及中国大陆其比例分别为20%、18%和38%~45%.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方法仍以传统的外科手术为主,但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取石的成功,使医师们认识到手术与内镜结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林琪;李兆申 刊期: 2004- 07
动态资讯
- 1 胆管癌病人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分析
- 2 肝包虫病术后特殊并发症(腐蚀硬化性胆管炎七例)
- 3 陈氏胆肠吻合术治疗围胆肠吻合口肿瘤
- 4 肝癌多中心发生与肝内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差异研究
- 5 肝癌患者术后肝外转移相关DNA拷贝数变异分子标志初探
- 6 自体成体干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 7 肝移植治疗儿童糖原累积症临床疗效
- 8 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
- 9 肝损害持续时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 10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伴自发性脾破裂一例
- 11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在高原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
- 12 肝细胞癌病人血浆TF,uPA及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
- 13 脂肪变性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 14 乌司他丁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脏再生中的作用
- 15 异位胰腺误诊肾上腺囊肿一例
-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28例临床分析
- 17 背驮式肝移植
- 18 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的诊疗体会:附八例报告
- 19 肝细胞癌手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与单纯手术的疗效比较
- 20 LC中警惕胆囊癌和胆管癌的误诊及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