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9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读者对象为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范围包括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门脉高压、外科营养等临床防治与实验研究。主要栏目:述评、热点聚焦、学术思考、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等。该刊自1999年起成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是国内外同行了解我国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现状和趋势的重要资料源和途径。 80页,单价18元。统一刊号CN11-3884/R,邮发代号82-857。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811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884/R

邮发代号: 82-85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6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年第6期文章
  • 大鼠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动态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肝损伤程度与肝再生状态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正常大鼠肝切除组;(3)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组,建立大鼠肝切除模型,观察围手术期血清和肝组织匀浆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重/体重、肝再生率,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肝切除后肝硬化大鼠血清A......

    作者:陈栋;吴力群;曹景玉;牛兆健;赵峰;杨金镛;陈实 刊期: 2002- 06

  • 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脾动脉抑肽酶灌注、明胶海绵栓塞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灌注栓塞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进行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进行Gall分级,然后用抑肽酶50万U行脾动脉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脾动脉主干或出血区脾动脉分支.术后1、3、6、12个月分别测定病人血液流变学,RBC、PLT、淋巴细胞计数,C3、C1、免疫球蛋白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

    作者:李建军;徐夏荫;孙智勇;陈冉;崔雪玲;张洪涛;李善玉 刊期: 2002- 06

  • 脾损伤的脾保留手术——10年经验总结

    目的本义旨在闸明脾损伤的外科处理原则,结合我们10年来保脾手术的经验探讨脾保留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5月至1999年5月间收治的166例脾损伤行保留性脾手术病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保脾成功108例(65.1%).58例(34.9%)被迫行脾切除,40例(56%)同时行脾组织自体移植.所有脾保留性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109例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脾功能良好,无感......

    作者:乔海泉;代文杰;刘冰;姜洪池 刊期: 2002- 06

  • 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结果5例中可见局部癌细胞向囊壁外肝组织内浸润生长,另7例癌组织局限于囊壁内.12肝内胆管囊腺癌中7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5例存活了5年,1例存活2年,另1例存活11个月;3例行肿块大部分切除,分别存活16,13,10个月;1例未能手术治疗,存活5个月;1例发现于尸检.5例......

    作者:李志伟;冯玉泉;刘哲;于国 刊期: 2002- 06

  • 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9年中129例胆管损伤108例再手术病人的损伤部位和再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率83.1%(108/129);病人性别、年龄与再手术率无显著关系(P>0.05);再手术率与损伤原因、首次手术方式、损伤部位、再手术时机、再手术术式和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LC胆管损伤再手术率(93.3%)高于OC手术胆管损伤(82.5%),相差显著(P<0.0......

    作者:李海民;高志清;窦科峰;李开宗;付由池;孙凯 刊期: 2002- 06

  • 大鼠梗阻性黄疸形成中血及肝组织内皮素的水平及意义

    目的了解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jaundice,OJ)形成过程中内皮素(endothelin,ET)在血浆及肝组织中的水平及其在OJ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胆总管结扎(bileductligation,BDL)为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assay,RIA)测定了BDL后3、6、9、12、15d时血浆及肝组织中ET的含量,同时观测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变化,......

    作者:李端阳;吴金生;马庆久;高德明;褚延魁 刊期: 2002- 06

  • 肝癌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处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肝后段下腔静脉损伤的原因、修复及预防.方法从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为327例原发性肝癌实施了肝切除术,损伤肝后段下腔静脉16例(4.89%),其中12例在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裂口修补术,4例未行全阻断修补.结果所有血管损伤病例均为巨块型肝癌病人.1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裂口修补术的病人,10例痊愈出院,1例术中大出血,修补失败死亡,1例于术后4h死于不可逆休克;而4例未行......

    作者:曹杰;谭卫民;区庆嘉 刊期: 2002- 06

  • 常温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二组:A组(手术对照),B组(肝缺血90min),C组(肝缺血90min再灌注120min).观察每一动物肝组织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

    作者:王晓琳;刘荣;王和玫;张宏 刊期: 2002- 06

  •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包虫囊肿

    外科手术一直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主要方法[1],其疗效肯定,治愈率高[2~5],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创伤大、再次手术困难等.近10多年来,苯丙咪唑类药物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吸收差、代谢快,血药、肝药及病灶内药物浓度低,实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治愈率仅为30%左右[1,6].......

    作者:王喜艳;徐德征 刊期: 2002- 06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门静脉损伤一例

    病人男性,61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于2000年5月15日入院,经术前化验检查无手术禁忌,入院2d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见胆囊6cm×4cm×3cm,壁厚1.0cm,内充满结石,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

    作者:赵国强;赵玉亭;汪海;任德斌 刊期: 2002-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