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95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读者对象为从事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范围包括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门脉高压、外科营养等临床防治与实验研究。主要栏目:述评、热点聚焦、学术思考、论著、实验研究、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等。该刊自1999年起成为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再次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杂志影响因子逐年上升,是国内外同行了解我国肝胆胰脾外科专业现状和趋势的重要资料源和途径。 80页,单价18元。统一刊号CN11-3884/R,邮发代号82-857。

首页>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118
  • 国内刊号:11-388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1998年第03期

脾损伤采用保脾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马宏敏;蔡志民;杨新华

关键词:脾损伤, 保脾技术, 核素锝扫描, Tuftsin
摘要:目的通过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达到在脾损伤时采用多种方法保留脾功能.方法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应用保脾术于临床,近20年我们收治脾损伤263例,其中全脾切除83例(31.56%);采用多种保脾技术180例(68.44%).后者行切脾后自体脾移植90例,脾修补和部分切除45例,脾动脉单纯结扎或保留副脾10例,非手术疗法保脾35例;脾修补的方法是用4号丝线作褥式或间断缝合;脾移植是取脾的25%切成1cm×1cm×0.5cm块状,植入网膜袋中.结果保脾组死亡6例,占手术保脾组的4.14%,死因与保脾技术无关.存活的保脾病例随访长15年,B超和核素锝扫描显示术后3个月脾修补裂伤愈合;脾移植的脾块显像良好;脾移植与全脾切除比较,血清Tuftsin显著上升,痘痕红细胞计数明显下降.结论临床上采用的多种保脾技术,包括自体脾移植均能恢复脾的生理功能.